中文域名:紫云县文化馆.公益

首页 > 非遗资讯 > 详情

第二部史诗《亚鲁王》校对工作、参加文化部保护项目《中国史诗百部工程》子课题《亚鲁王》结项评审会(2018年)

2018-01-01 00:00来源:紫云县文化馆
0
26484

2017年12月—2018年3月中心工作人员参与亚鲁王城项目建设房屋征收和拆迁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王城范围内的房屋拆迁征收工作,并于2018年3月—5月完成房屋的合同签订工作。

1月24日—25日,在中心主任杨正江的带领下,中心一行5人到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堂安侗寨参加文化部保护项目《中国史诗百部工程》子课题《亚鲁王》结项评审会。此课题最终成果形式包含一个文本和一个纪录片,会议上各专家对中心所完成的文本和纪录片都分别进行了点评,提出了完善修改意见,中心获益匪浅,并决定按各位专家的意见重新补充和完善。8月16日,中心一行6人去到大营镇芭茅村开展此课题的葬礼素材收集,以补充和完善之前所完成的记录片,葬礼为期6天。从10月中旬开始对之前所完成的文本进行修改和补充,计划在12月底向文化部交出完整的成果。

2月18日—26日,根据《紫云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晓敏、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卫雨的批示,在2018年春节期间对我县过去一年在传承和保护非遗《亚鲁王》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三十三名代表性传承人给予补助传承经费,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我中心积极走访各传习基地,为各位代表性传承人送去政府和领导的关怀,为他们送去新春的温暖。

4月3日,市委宣传部督查组到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督查亚鲁王文化产业发展工作。

4月13日,全国名家诗写贵州脱贫攻坚“紫云精气神”系列活动在紫云正式启动。4月14日,省内外各著名作家、诗人纷纷走进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了解亚鲁王文化内涵及传承保护工作。

4月底,中心将办公地点转移到亚鲁王文化观音山工作站(格凸河镇坝寨村),正式开始第二部史诗《亚鲁王》的意译和校对工作。第二部史诗的主要内容有:《亚鲁王与马的故事》(langb mens)、《亚鲁王与树的故事》(langb wah)、《亚鲁王与鸡的故事》(langb heb)、《迪地仑》(dif dwf lenl)、《欧地聂》(hroum dwf nyix)、《冈赛谷》(nggengx xih guf)、《回家路》(langb njiet pel)、《嘿世纪》(langb heit)、《郎》(langk),共九册。第二部史诗预计三万余行,较之第一部史诗更加丰富完整。历时三个月,中心在7月底基本完成以上内容的意译工作。

5月22日,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一行到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考察《亚鲁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工作。

5月21日,安顺市2018年“我们的节日·苗族‘四月八’”集中示范活动在紫云自治县盛大举行。我中心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祭祀祖先亚鲁王》的典礼和原生态歌曲《阿玛仁》的表演。

6月9日—19日,中心请来黄老华、杨光顺、陈志品三位东郎,在亚鲁王文化观音山工作站进行创世纪神灵仪式的展演。通过仪式展演,中心记录并整理的神灵有一百五十枝,如完整收集和整理,其规模和数量将媲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

7月7日,中心主任杨正江赴安顺学院,作《亚鲁王文化概述》的讲座。

7月12日,贵阳播雅书院一行到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调研非遗普查的经验和方法。

7月19日上午,道真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考察亚鲁王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到亚鲁王城考察王城的设计与修建工作。

7月20日,中心主任杨正江带领中心三名工作人员赴安顺市民宗委参加2018年上半年民族古籍普查推进会,汇报近两年来的民族古籍普查工作。

7月25日,贵州省委讲师团、安顺市委讲师团莅临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调研亚鲁王文化。

7月26日,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一行莅临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开展苗族音乐元素的采集和调研活动。

8月14日,安顺市西秀区文联到访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交流亚鲁王文化。

9月5日,剑河县政协考察组走进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调研亚鲁王文化,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

9月5日,日本千叶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田口善久携自己的学生走进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调研亚鲁王文化。

9月11日,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统战部部长尹恒斌携市调研组成员赴紫云开展意识形态整改落实情况专项督导调研工作,到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考察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

9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一行到达紫云自治县,开展为期三天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亚鲁王”记录成果梳理和遴选工作。“亚鲁王”记录成果梳理和遴选,旨在将“亚鲁王”文化相关的所有文献、视频、音频、图片资料等全面梳理和记录,以形成完整的“亚鲁王”成果记录,促进“亚鲁王”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此次记录成果梳理和遴选,我中心初步完成了近一百条的成果梳理记录。

9月12日上午,唐建军、余未人一行及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在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会议室展开成果梳理与填报工作。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汇报目前的梳理填报工作,余未人就填报的细节指出问题和意见,唐建军对成果梳理的范围和分类作了全面的指导,毕传龙就梳理和记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和谈论。此次记录成果梳理遴选工作既回顾和梳理了中心从2009年开始到至今所有的传承保护工作成果,也给中心今后的成果记录与梳理给予了指导。

9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一行到紫云自治县开展“口头传统元数据标准建设实地调研”活动。在中心工作人员的陪同下,9月13日—14日,专家一行分别去到大营镇芭茅村、宗地镇大地坝村参与东郎举行的生活仪式,调研了麻山苗族生活仪式的过程。9月14日—-15日,专家一行在四大寨乡参加葬礼仪式,记录了东郎唱诵《亚鲁王》史诗的全过程。9月16日,专家一行与“亚鲁王”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兴华进行访谈,交流史诗的内容和史诗的传承情况。

9月21日全市旅发大会在亚鲁王城召开,中心召集百名东郎进行祭祀朝拜活动。

10月1日—7日国庆期间,亚鲁王文创团队精心策划组织了原生态舞台剧《千年亚鲁王》的展演,为前来亚鲁王城参观的游客展示亚鲁王文化,宣传和推广亚鲁王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10月24日,“贵州省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记录工作组莅临紫云自治县开展工作。工作组由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数据信息部主任吴安宇、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民间文学专家余未人以及本次记录工程项目拍摄团队一行九人组成。此次抢救性记录工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献记录片,具体又分三个板块:传承人访谈记录片;唱诵场景记录片;传承教学记录片。二是亚鲁王文化综合记录片。10月24日—10月27日,在中心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拍摄团队完成了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兴华的访谈记录拍摄,完成了葬礼现场的唱诵记录。

2018年非遗数字化上传工作在11月正式开始进行,按照文件指示,此次数字化上传工作除《亚鲁王》项目外,还增加了《苗族蜡染》项目。我中心分成两个小组开展工作,一个拍摄小组负责去到各乡镇拍摄蜡染素材,另一个小组负责素材上传工作。此项工作任务需在12月底圆满完成。截止12月底,已完成《苗族蜡染》近2800条素材的长传,《亚鲁王》近2500条素材的上传。


热门推荐
扫一扫分享: